(六)易地移民开发工程。实行整体搬迁易地安置,10年计划易地搬迁安置移民10万人,迁出地区主要是水源涵养林区、水库淹没区和退耕还林草地区,迁入地区主要是红寺堡、盐池城西滩、国营农场、固海扬黄灌区、海原兴仁、陶乐红墩子地区。认真实施好国家西部开发移民试点项目,适当提高搬迁移民的人均投资标准,综合建设水电路、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实现一年搬迁,两年巩固,三年解决温饱,五年脱贫致富的目标。
(七)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10年建设小杂粮基地100万亩;脱毒薯基地100万亩;牧草草籽基地5万亩;牧草基地500万亩;胡萝卜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50万亩,桑蚕基地10万亩;枸杞、“两杏”、花椒经济林基地50万亩,养蜂基地5万群;肉牛基地20万头;瘦肉型猪基地5万头,獭兔基地20万只;肉羊基地100万只。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选择启动一批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加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有效实施“农户+基地+企业”和订单农业。应用先进技术对当地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对马铃薯系列产品、浓缩胡萝卜汁、荞麦、莜麦保健食品、杏仁营养粉、中药材、生化制品、草业加工、皮革生产和清真牛、羊肉系列产品加工行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使其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
(八)科技扶贫工程。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和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年农技推广面积200万亩、温棚种植1万亩,年培训50万人次,使农业新技术的覆盖率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30%。要大力推广固原上黄村、西吉黄家二岔等科研基点经验,建设10个示范推广区。加强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使每个劳动力能够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
(九)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继续实施“国家扶贫教育工程”和“贫困地区义教”工程,5年内完成“普初”,10年内完成“普九”。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点支持贫困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增加对贫困县医疗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建设县医院,乡镇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农村医疗保健机构,形成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实施“2131”工程,繁荣贫困地区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继续扩大邮电通讯容量和提高质量,建立一级信息网站,到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15部/百人。广播电视在实施“村村通’的基础上,继续解决好山区分散、偏远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难的问题,实现消除盲区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发展城乡有线电视网。
(十)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工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少生快富试点工程,争取每年完成1000例任务。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引导南部山区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转移。近期输出劳务常年稳定在60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9亿元以上。远期达到平均每个农户转移或输出一个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