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以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要解决好生态和生计的关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域耕地状况,留好基本口粮田并配套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推广林草结合模式,增加林草结合的面积。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五)坚决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方针政策。按政策规定及时兑现补助粮款,及时发放林草权属证书,认真执行农民土地承包政策,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责权利结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坚决做到不搞平均主义,不搞退大户,不搞全退户,不退集体耕地。
(六)坚持“退一还二还三”的原则。退耕农户除负责保质保量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外,还要承担退耕面积2—3倍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任务,造林种苗费由国家安排补助。要组织广大农户加强林木的抚育管护和病虫鼠害的防治。
三、退耕还林工程类型区划分及林草配置模式
(一)类型区划分
1.半阴湿土石质山区。六盘山外围地区的泾源县、隆德县和彭阳县西部、固原县南部、西吉县东北部、海原县南部,主要以营造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在立地条件好的缓坡地适当营造经济林。主要林草种类:落叶松、油松、云杉、栎类、桦类、桑树、核桃,杏树,花椒、沙棘、紫花苜蓿、红豆草等。
2.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彭阳县东南部、固原县东部、西吉县中南部,主要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兼顾生态经济林。主要林草种类:山杏、仁用杏、肉用杏、花椒、梨、沙棘、柠条、杞柳、山桃、河北杨、刺槐、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等。
3.干旱黄土丘陵区.包括彭阳县北部、固原县北部、西吉县西部、海原县中部、同心、盐池县南部。造林种草主要以生态灌草为主,林草种类为:柠条、毛条、沙棘、山桃、山杏、杞柳、紫花苜蓿等。
4.干旱风沙区。包括海原县北部、同心县和盐池县及红寺堡开发区。造林种草主要以柠条、紫花苜蓿为主。
5.黄河滩湿地保护区。主要以银川郊区为主,主要造林树种樟河柳、苏柳、红柳、沙枣、紫穗槐。
(二)林草配置模式
1.针阔混交型水源涵养林模式:在土石质山区选择落叶松、油松、青海云杉、辽东栎、桦树、沙棘等树种采用反坡带子田和鱼鳞坑整地方法,进行块状或带状针阔混交,并实行封山育林。
2.水保防护林模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选择山杏、山桃、仁用杏、花椒等树种与沙棘、柠条等灌木树种,采用以隔坡水平沟为主的整地方法进行行间混交,并在林地周边栽种沙棘等灌木树种进行生物围护。在侵蚀沟种植刺槐、臭椿、河北杨等树种封育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