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挥信贷政策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循环经济项目。
4.加大各级财政对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排污费和科技三项费用对企业清洁生产项目和循环经济链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给予支持。有计划地组织出让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股权和经营权,采取“官办民营、合股建设”等方式积极引进各种国内外资金。
(三)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
1.开发引进重点行业的关键联结技术。包括精细化工中的表面活性剂、生物化学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农药化肥工业中的农药化工、化肥工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等。
2.开发引进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包括废塑料、废电池和荧光灯管、废家电、废电脑等特种废物再生利用技术,城市中水回用技术,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危险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利用与处置技术。
3.在东北大学建设工业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业生态化理论、物质循环规律研究。鼓励和引导各院所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研究,建立生态工业技术孵化基地,实现生态工业技术产业化。
(四)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息交换平台
1.积极建立和发展非赢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循环经济政策研究、法规制定和技术推广,协助政府开展社会宣传,组织社区群众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开发物质、能量和水集成软件及技术集成方法库,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向社会定期公布企业产品、副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供求信息,公布环境友好技术目录和投资指南。
2.依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全省危险废物登记交换中心,实现危险废物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化处置。
(五)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1.在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教育中,设置循环经济相关课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环境资源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将循环经济纳入学校环境教育计划,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2.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计、通过ISO14001认证企业的产品。通过政府的表率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
3.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活动,加大公众参与力度,鼓励家庭自觉购买环境友好产品,减少过量消费,开展垃圾分类。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