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四大物流体系。
1.消费品配送体系,拟建10个以上消费品配送中心,鼓励实施大中型商贸企业的采购联盟。
2.工业物资流通体系,完善钢材、建材、机电产品等重要工业物资的市场建设。
3.农业生产资料及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依托省供销社这个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主渠道,结合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加大省供销社的物流流量。
4.生产制造业物流体系,先从机械加工行业人手,逐步实现企业供应的及时化,分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储运设施,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引进代理、专营等新型销售方式,降低企业采购和销售的费用。
四、发展措施
(一)提高现代物流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现代物流是一项新兴学科,现代物流发展的产业特征逐步明显。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现代物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放到重要位置,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加强领导。由于政府职能的条块分割,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特别是要在规划、标准、政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一致起来,涉及到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及重大事情的决策等应通过联系会议制度的办法加以解决。尤其是要加强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公铁交通枢纽、商品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中型仓储、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和物流企业,又要在交通要道、商品集散地、城乡结合部、开发区建造大型物流园区。
(二)依法行政,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现代物流工作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开展仓储设施、交通运输、产品加工、商品包装、货物装卸、信息交流等统计指标的建立和普查,是完成现代物流工作的基本保证。制定现代物流设施仓储、运输、包装、加工、信息等方面的建设和操作规程的统一标准,是搞好现代物流工作的科学依据。采取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市场准入听证制度,是完善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办法。要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差别性地实行物流准入壁垒,采取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市场准入听证制度,扶优抑劣,优胜劣汰。
(三)引进新型流通方式,进行扩张性的市场建设。鼓励吉林、长春等大中城市,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根据东北地区的市场布局,依托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差别化地选择市场形态,多渠道引进资金,突出专业市场形态,搞好经营品种定位,进行扩张性的市场建设,积极发挥这两个物流中心区对东北的辐射作用。重点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化肥、农药、农机具、农副产品,粮食交易,钢材,木材,塑钢窗、墙体材料、涂料油漆等建筑材料,长白山特产,成衣服装、箱包、玩具等小商品市场。延边、通化、白山等口岸多的地区,还要将口岸的建设发展与物流结点的建设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互市贸易区等市场形式,活跃边境贸易,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市场主办者要结合集贸市场的整顿,注重创造市场品牌,在加强市场管理、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竞争力。在市场内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营销方式,通过引进名优商品进厂销售、开办专卖店等形式,提高市场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逐步开展装卸、简单加工、包装、配货等物流业务,场内产品销售形式逐步向物流配送发展;通过建立市场主办单位现行赔付和保证金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放心安全消费。在市场管理上要探索新路子,并根据市场的规模、经营状况、市场的管理水平等要素,逐步认定一批省级市场,研究优惠政策,扶持其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