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挥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要发挥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早、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有利条件,不断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突出三大战略重点:一是在保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压减粮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尤其是西部粮棉主产区,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调整步伐;二是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海洋水产业,不断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和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三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加大区域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实行基地规模化经营,建设紧密型、半紧密型农产品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在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的同时,推动专业化特色经济突破区域界限,向特色产业经济带方向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畜牧、水产、果品、蔬菜等优势产业,扶持建立一批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主体带动作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组织培训和配套服务,带动基地农民改变传统生产习惯,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的路子。有关部门要前置检测关口,严格检验制度,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实施全过程监控。要认真研究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调整走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技术壁垒和提高我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办法、措施。
四、加强配套体系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加强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省交通、通信、运输等基础设施完备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优势,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展销、批发和配送中心,积极发挥连锁经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逐步建立以配送物流、口岸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为主要形式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要根据区域市场容量的变化,调整优化我省农产品市场规划和布局。加快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高档次,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繁荣集贸市场,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作用,鼓励农户参与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