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五年计划的通知
(闽政[2002]2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五年计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00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
“食品放心工程”五年计划
(二00二年六月十二日)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三年时间在全省23个城市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用五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消除主要食品“餐桌污染”的工作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城乡市场食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食品供给的数量问题解决之后,食品质量问题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是:工业项目大量建设,使水源和耕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副产品中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相当普遍;畜禽养殖和食品加上过量使用抗生素或违禁使用添加剂、激素,食品中有害残留增加;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以及一些地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制售有害食品的不法行为屡禁不止等等。总之,食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我省情况看,食品的污染现状如下:
(一)畜牧业产品污染
肉、蛋、奶三大类畜牧业产品的主要污染:
1.动物疫病污染。省外疫源的传入已成为我省动物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养殖过程中存在着的畜禽饲养方式落后、饲养环境污染等因素;疫苗市场混乱、走私进口疫区国家动物产品、免疫措施不足等也是重要因素。
2.有害物污染。主要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滥用兽药包括激素、抗生素等造成的药物残留污染,如滥用盐酸克伦特罗、乙烯雌酚、雌二醇、土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饲料中农药、重金属含量过高或添加过量的微量元素造成的污染。
3.染疫病死动物产品污染。主要是不法分子私屠滥宰、逃避检疫、肉品注水以及进口走私、收购、销售染疫病死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等。
(二)种植业产品污染
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和稻米等大宗种植业产品的主要污染:
1.农药污染。受污染最严重的是蔬菜,其次为水果和茶叶。导致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违禁的剧毒、高毒农药或过量用药、不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规定等。
2.重金属污染。受污染严重的是城市周边和公路沿线地带的农作物,主要污染物是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
3.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主要是在蔬菜生产中滥施化肥、偏施氮肥造成的污染。
4.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用污水灌溉、浸泡蔬菜以及在蔬菜生产上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造成的污染。
(三)水产品污染
贝类、鱼类、虾类、蟹类等水产品的主要污染:
1.渔药污染。主要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呋喃唑酮、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激素等,鱼类中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的是鳗鱼、甲鱼、黄鱼等。
2.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导致养殖水域污染,受污染最严重的是贝类。
3.化学物污染。主要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及水发产品造成的污染。
(四)饮用水污染
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涉及到水源水、制水供水、二次供水、农村供水和直饮水五个方面:
1.水源水污染。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如总氮、总磷超标)和微生物的污染。导致水源水污染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来自库区畜禽和水产养殖、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等的因素。我省水源水的总体情况良好。
2.制水供水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市政供水管网老化漏水,主要表现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较低。
3.二次供水污染。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专业维护队伍,二次供水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4.农村供水污染。主要问题是全省村镇集中供水覆盖率不高,还有相当部分的村镇未实行集中式供水。
5.直饮水污染。按照水质类型划分主要有纯净水、矿泉水等,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生产不规范。
(五)加工食品污染
粮食复制品、肉蛋乳再制品、食用油、糕点、饮料:罐头、酒类、调味品等加工食品的主要污染问题:
1.使用不合格的原料。粮食复制品中的污染是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肉蛋乳再制品中的污染是兽药、重金属残留,以及用病死畜禽作生产原料造成的污染;使用感染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生产花生油,使用工业冰醋酸调配食醋,使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等,造成的食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