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下沟通和扩大宣传方面,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各种传媒以及“2002·中国西部论坛”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内蒙古的知名度。二是积极争取承办国家各部委主办的各类全国性的工作会议,增强上下沟通和横向交流。三是积极争办“2003·中国西部论坛”,并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方案设计、论坛场馆建设等等。
(四)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推进“两个创新”
一是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结合机构改革,鼓励应用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基地。健全和完善农村牧区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支持科技人员向推广应用第一线流动。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政策,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
二是增加投入,推进技术创新。继续组织项目争取国家在自然科学基金、西部大开发攻关计划、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围绕我区家畜繁殖、动物营养、草地生态、蒙药、稀土、羊绒等特色和优势领域中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方面争取国家支持,改善科技研发条件,增强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实施好我区与北京、上海、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地区和大院大所及高等院校的8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自治区科技三项费中的60—70%,在农牧业科技产业化、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开发、生物技术及中蒙药、能源高效利用新技术开发等五个方面组织实施40个左右的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三是加快培养和引进高新科技人才。继续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抓好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二期、内蒙古农业大学西部开发重点高校项目、高校校园网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调整高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积极筹建包头大学。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4.6万人,增长14.6%。本着“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引进和使用我区急需的国内外高级人才;坚持用“感情、事业和适当待遇”留住和用好区内人才;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政策和安排,进一步搞好人才交流和培训工作。
(五)以提高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实施“四项为民工程”
围绕改善农村牧区投资环境和农牧民生活消费环境,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牧区“五通”、小康住房和千村扶贫开发四项为民工程的建设,做好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