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稀土科研和生产出口开发区”的目标,加快了稀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1年续建的包头稀土院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有2个项目年底竣工;包头华美稀土制品公司纳米晶稀土合金磁粉和包头玺骏稀土公司高性能稀土专用合金新材料产业化2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全年稀土高新技术实现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2.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一倍多。
此外,我区在发展生物和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方面也取得明显的进展,这些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续建的7个生物和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有3个项目竣工验收,2001年又开工建设了草原兴发和福瑞制药公司的2个生物和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2亿元。旅游方面国家安排国债资金0.85亿元,支持了兴安盟阿尔山等8个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2.6亿元,比上年增长46.5%。
(四)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了对内对外的合作与交流
一是扩大了利用国内外资金的规模和渠道。全年引进国内外资金到位额达184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6%。二是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从解决出口生产企业资金困难、落实玉米出口补贴等方面采取措施,努力促进出口,全区对外贸易出口额完成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1.6%。三是积极参加了国家组织的“2001·中国西部论坛”等大型活动,并继续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我区的知名度,为西部大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2002年我区西部开发工作的重点
(一)以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打好项目牌
目前,投资已成为支撑和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区要抓住国家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良好机遇,以生态和基础设施为重点,全力打好项目牌,以项目为载体争取国家更多的投资。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要确保580亿元,力争达到600亿元。
1.继续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是依靠工程措施加速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快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水土保持等七大工程建设,力争治理荒漠化面积2000万亩,争取国家投资达到25亿元。二是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一个措施是实施生态移民,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把生态环境特别恶劣地区的农牧民向城镇和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搬迁和集中,同时对迁出地实行封育禁牧,加快生态恢复。2002年力争完成生态移民8万人。另一个措施是实施舍饲禁牧,从根本上转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解决超载过牧问题。2002年在荒漠半荒漠草原完全禁牧草场达到3000万亩,使沙化草原得到休养生息、恢复植被,在水土条件较好的草原牧区开发灌溉高产饲料基地100万亩,逐步减轻畜牧业发展对天然草场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