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
9.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体现时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体现素质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要建立健全各级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我省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各地现有的青少年宫、馆、站要恢复功能,不准挪作他用;学校活动场地要全天候开放;各地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优惠面向中小学生。
10.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科学地确立层次递进的德育目标,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课内外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改进德育的工作方式。
中小学要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11.制定《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争取到2004年,在全省中小学全面铺开。要做好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
全面普及外语教育。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外语课,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要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聘请一批外籍教师,引进国外优秀的外语教材和教学管理模式,做好现有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保证外语教学质量。确定100所中小学进行“双语”教学试点,建设一部分外语教学示范学校,使我省中小学外语教学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
12.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高中推进研究性学习,小学、初中推进探究性学习,学前教育推进自主探究式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实验。
注重发挥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与爱好,采取措施改变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薄弱的状况。完善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县(区)评估制度,启动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快乐体育思想融入学校体育改革中;大力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劳动教育的教育性和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