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路。拓展对外干线通道。基本形成以宁波市区为中心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干线骨架网络。即:绕城高速公路(一环);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接线、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沿海国道主干线同三线宁波段、连接舟山半岛工程(五射)。
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沿海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全市全面形成1小时高速圈。
加快宁波公路主枢纽场站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城一副中心城一中心镇(重点乡镇)”三级客货运输网络体系。使公路货运场站成为宁波市物流中心的组成部分。
4.水运。加快建设杭甬运河宁波段干线航道改造工程,全线达到四级航道标准。
5.民航。完成栎社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达到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高峰小时1700人,年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5万吨的目标。
(十九)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必须以建立起基本的物流信息系统初步框架为目标,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标准(通信标准与数据标准)的制定,以物流基本核心功能的实现为基础,注重企业的需求、企业的参与,以提供基础及共享信息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以我市现有的物流信息项目为基础,注重新项目的技术含量。根据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步骤滚动开发。
至2005年,争取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消除物流信息系统瓶颈,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物流业急需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场子系统,优先实现车辆与货物的跟踪服务,综合集成物流枢纽网络信息系统,以若干示范性工程,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要搞好物流信息技术标准与信息共享协议编制工程、电子数据交换(EDI)改造工程,营运货运车辆管理系统、货运车辆紧急求援系统、物流枢纽信息化工程、海关报关清关系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综合物流信息中心一期工程、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工程、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品综合信息系统、行业系统改造工程等。
至2010年,建设和完善其它行业管理系统,实现我市物流信息系统总体功能要求,重点是搞好综合物流信息中心二期工程,建立起业务交易系统、宏观决策支撑子系统、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等,进一步增强海关报关清关系统和完善行业系统改造工程,建立起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二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化程度高,整合难度大,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协调职能。必须由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负责物流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协调、管理、技术标准制定及政府投资管理等职能,以避免多头建设、标准混乱的现象。
六、努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