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力开展多式联运。港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以港口为中心的多式联运业的发展。这是实现港口国际物流业从传统的“港到港”向“门对门”服务的关键。要积极发展公路运输,建立安全、舒适、快捷、有序的客运系统,加快建设公路主枢纽场站,形成与宁波综合集疏运网络相适应、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争取成为华东地区的集散中心,力争2005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8800万吨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60亿吨公里。提升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到2005年铁路货物发送量争取达到 90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航空货运,实行港口、航空的联动发展;努力拓展航空货运代理服务的功能;积极发展航空货运业务。力争到2005年实现航空货物进出港量3.5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内河水运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在全面开通杭甬运河的基础上,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内河港口群。
(十二)切实推进港区联动。港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开发区、保税区和临港工业区的开发为依托,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港区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宁波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在面对我国加入WTO,国家对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在该区域仍然有一个缓冲期和保护期,充分利用保税区政策,对港区吸引货源,开展物流的储存分拨、配送及流通加工一系列增值服务十分有利。力争在更深层次上联动合作开发,向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自由贸易港区迈进。
四、以物流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加快培育优质、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
(十三)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既能够促进物流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布局,促使集约化经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避免物流发展对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按照经济合理性、环境合理性和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着眼于大市全局,高起点规划布局和加快启动一批符合各自功能特点的现代物流园区,形成具有高时效性的货运通道网络及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十四)根据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我市物流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是:依托北仑港区、保税区和开发区,设立国际货运枢纽型的北仑物流主园区;依托宁波老市区,设立以市域配送为基本功能的江东物流园区;依托镇海港区设立以国际货运枢纽型和时效性区域运送相结合的镇海物流园区;依托未来杭州湾大通道和慈溪、余姚、江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设立时效性区域配送和市域配送相结合的慈溪物流园区、庄桥物流园区;依托栎社机场和鄞州经济的发展,设立时效性区域运送和市域配送型相结合的石契物流园区;依托“同三线”,设立时效性区域运送的宁海物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