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有序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商业、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对外开放。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本市第三产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引进,带动第三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和培育第三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增强国际竞争力。
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发展服务业的跨国公司。鼓励开展设计咨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市有关部门要在财政、人才、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3.打破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实行公平市场准入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对非限制性领域,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鼓励和允许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或增发新股方式进入服务业。
4.加大对社会投资兴办第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第三产业发展,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提供便利,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待遇。
5.规范政府部门管理行为,改变管理方式和内容。要对第三产业市场准入方面的有关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需要保留的也要按照区别情况、简化手续、公开透明、管理和监督规范的原则进行改革。
(四)实行分类指导,促进非公共服务领域的产业化。
1.第三产业中的流通部门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都要作为营利性行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鼓励竞争。
2.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要逐步扩大产业化范围。可以实行产业化的,作为营利性行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行企业化经营,依法纳税,政府不再投资和拨付经费。难以实行产业化的,如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福利等,作为公益性行业,除政府投资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行业在经营中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对投资经营权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完善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根据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扩大市场定价范围。营利性行业的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由企业和经营者根据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