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主要目标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新形势,2001年至2008年,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完善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两大战略取向,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以推进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大主要功能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力度,显著提高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使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争取达到10%左右;到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左右,到2008年达到65%左右;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就业规模,到2005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8%左右,到2008年达到60%左右。
二、本市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工作和政策措施
(一)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大重点行业发展力度。
1.加快发展体现首都资源优势和特点的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业、会展业、科技教育业、文化卫生体育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发展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各种类型的服务业,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大力扶持软件产业,重点开发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各类应用软件。规范发展广告、会计、法律和管理咨询、工程咨询、市场调查等中介服务业。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会展资源和市场,提高本市承揽国际大型会议和展览的能力,促进会展旅游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理顺职业培训管理体制,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方式,促进职业培训产业成长壮大。整合北京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娱乐项目,促进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演出业、娱乐业、工艺美术品经营业等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以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为重点的体育市场,整合体育设施资源,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提高体育参与率,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运输邮政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金融保险业发展,推进金融保险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鼓励金融保险业务创新,积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促进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务发展。调整优化商业布局,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拍卖、租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市场,加快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促进商品配送、快速货运及邮件、邮购速递等业务的发展,积极发展物流业务和以电子邮政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类业务,提高运输邮政业发展水平。
3.发展社区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使之成为扩大城乡就业的重要载体。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转岗干部和复转军人拓宽就业渠道,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经济实体,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服务、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要与实施城市化战略相结合,加快通州、昌平、亦庄、黄村、良乡、顺义六个卫星城和昌平小汤山、顺义后沙峪等33个中心镇的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吸引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向卫星城和中心镇有序迁移。加快农村电网、道路、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京郊农村特点、各具特色的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