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十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4、县乡公路。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不通公路的行政村、自然村的“通达路”建设。到2005年,县乡公路基本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5、重要连接线和跨江、跨河桥梁。建设北京至福州国道主干线淮南连接线,使高速公路通达淮南市;建设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贯通G206国道和G318国道,连接沿江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续建蚌埠朝阳路淮河公路大桥,建设京福国道主干线(蚌埠涂山)淮河公路大桥、蚌埠至南京高速公路跨淮河大桥,基本解决公路跨淮河能力不足问题。
  6、国防公路。根据国防战备要求,重点进行国防公路的改造和配套。
  (三)水运
  根据水运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调整优化港口结构,重点提高长江港口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能力,改善长江和内河港口装卸条件。
  “十五”期间,改善航道157公里,其中新增四级航道62公里、五级航道52公里、六级航道43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86万吨、泊位54个。到2005年,全省港口泊位达到1478个、吞吐能力14323万吨,其中长江主要港口泊位144个、吞吐能力4691万吨。
  1、航道。改造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建设芜太运河,形成芜湖--太湖--上海的水上运输捷径。开展引江济淮航运配套工程研究工作。
  2、港口。改造芜湖港现有集装箱码头,增建10万TEU集装箱码头,构筑安徽省集装箱中心港;建设芜湖散装水泥专用码头,形成皖南水泥铁水联运通道;扩建、改造马鞍山港9号码头,扩大件杂货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池州港泥州港区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货、件杂货兼集装箱作业区;改造安庆港五里庙一期工程和19、20号码头,增加件杂货、集装箱和散货吞吐能力;建设枞阳水泥专用码头,构成江北水泥生产基地的运输配套系统;扩建铜陵港磷矿码头和硫矿码头,适应铜陵市相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
  (四)民航
  “十五”期间,重点加强现有机场扩建改造,完善配套系统,提高机场吞吐能力和适航水平,满足增加航线和航班密度的需要。
  完成黄山机场扩建工程,形成国家旅游干线机场,重点围绕“两山一湖”旅游发展,积极发展支线航空;完成空军蚌埠机场迁建工程;建成阜阳机场供油工程,实现机场功能配套;开展合肥机场飞行区滑行道平移和停机坪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五)管道
  “十五”期间,重点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干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
  建设太和--定远--南京主管道、定远--合肥--巢湖和南京--马鞍山--芜湖支干线,实现西气输皖;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研究工作。
  (六)枢纽与城市交通
  根据全省干线交通网结构特点和国民经济发展布局要求,重点加强合肥以客运为主、芜湖以货运为主的组合型综合交通主枢纽建设,完善局部交通枢纽,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挥综合交通网的整体效益。
  1、合芜组合交通主枢纽。建设合芜组合型综合交通主枢纽,有利于较大限度地发挥合肥与芜湖各自在全省经济布局和综合交通网中的优势,弥补两地运输能力不足,逐步形成区域性的客货综合运输中心。其中,合肥以客运为主,成为全省旅客集散中心;芜湖以货运为主,形成辐射全省、宁汉长江沿岸和宁西铁路沿线的区域货运枢纽。“十五”期间,与宁西铁路同步建设合肥铁路枢纽,增加合肥地区的编组能力和合肥站客运能力;加快实施合肥公路主枢纽工程,建成与铁路、城市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相连接的公路站场系统;续建芜湖铁路枢纽,改造相关站场,以适应华东南北第二通道和沿江通道交汇的需要。
  2、局部交通枢纽。主要建设蚌埠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形成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互衔接的局部客运中心;完善阜阳铁路枢纽,提高通过能力,适应华东南北第二通道贯通后运量增加需要;扩建黄山铁路编组站,提高黄山(屯溪)铁路客运站等级,满足黄山旅游发展需要;改造全省市级公路客运站,适应公路快速客运发展需要。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