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十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二、“十五”综合交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市场经济要求,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依据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坚持综合运输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化运输和现代物流业;接应西部开发,提高安徽省在全国综合交通网中的地位。
  “十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适度超前。
  2、交通干线通道和主枢纽布局与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
  3、与国家交通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战略衔接,完善本省交通网。
  4、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交通运输体制。
  5、坚持发展综合运输,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6、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
  7、正确处理新建与利用现有设施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
  8、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交通建设和运输发展。
  9、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贯通综合交通主通道,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通过能力,提高农村及国防道路通达水平,完善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
  1、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2、加快国家路网通道和省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基本形成联结所有省辖市和周边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骨架,建成国家东西铁路通道和沿江铁路通道,发挥安徽省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密切同东西部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
  3、加快以合肥、芜湖为组合主枢纽,阜阳。蚌埠、黄山、安庆为局部枢纽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挥综合交通网整体功能和效益。
  4、加强现有干线铁路和干线公路改造,提高铁路网和公路网技术水平及运输能力,以适应铁路进一步提速、增加运量和二级以上公路覆盖全省县以上城镇的需要。
  5、扩建、改造内河主要航道和长江主要港口,改善内河航道通航条件,增加沿江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吞吐能力。
  6、加快农村和国防公路建设与改造,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保证国防公路的畅通。
  7、配套、改造现有机场,提高机场吞吐能力,以适应航空运输服务覆盖所有市、县的需要。
  8、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加速运输方式与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
  到2005年,基本建成以合肥、芜湖为综合交通组合主枢纽,阜阳、蚌埠、安庆、黄山为局部交通枢纽,以国家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长江为骨架,以铁路、二级以上公路和五级以上航道为基本网,航空运输覆盖各市县,等级公路通达乡镇,服务功能初步完善的综合交通及现代物流系统。
  到2005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48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000公里,其中高速和一级公路17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2700公里;改善内河航道157公里,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4323万吨;机场适航条件明显改善,吞吐能力大大提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重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