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系统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和总量较小,运输方式在整体上仍处于传统阶段,运输效率比较低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标志现代货物运输的集装箱运输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内贸运输,除铁路使用少量专用箱外,基本上没有采用国际标准箱进行运输;公路运输多数是个人、小企业、小型车、混装型运输模式,大型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输非常少见。运输服务的范围狭窄,水平比较低,多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只停留在简单的运送和仓储服务上,运输增值服务、运输设备租赁、货物抵押融资、信息眼务、货物配送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尚未起步,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4、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铁路、港口、机场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相差较远,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市场机制不完善,各种所有制运输企业进入市场条件和在市场中的待遇不同,一些运输线路依然存在垄断经营;基础设施投融资及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运作不规范,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尚未市场化。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1、经济快速发展将带动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带动外贸运输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假日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消费等,带动内需的扩大,由此将会拉动国内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省处于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是西部地区至长江三角洲的必经之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构筑西部至东部发达地区交通通道,既为西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我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
3、运输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运输服务市场及物流业将逐步向其它国家开放,我省的运输及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原有的竞争,而且要按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公平的环境中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对手,竞争压力将大大增加。
4、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式发生新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将使货物运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单位产值货运强度将有所下降,但运输总需求仍将增长。随着综合交通网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必将带动快速化、专业化、大型化等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集装箱运输和物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小汽车将加快进入家庭,旅客出行方式和交通量构成也将发生明显变化。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交通运输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消耗和占用大量的能源、土地、岸线、空域等资源,并产生大量的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十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占用、消耗,以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四)“十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需求总水平预测
根据需求分析和测算,“十五”期间,安徽省全社会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8.1%左右,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5.4%左右,沿江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7.9%左右(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5%-30%)。全省综合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旅客运输讲求安全、快速、舒适、方便、经济和可靠;货物运输讲求快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和物流化,集装箱多式联运将快速发展。
到2005年,全省客货运输需求总水平预计为: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94277万人,比2000年增加32244万人;旅客周转量775亿人公里,比2000年增加238亿人公里;全社会货运总量57610万吨,比2000年增加13093万吨;货运周转量1417亿吨公里,比 2000年增加341亿吨公里;沿江主要港口吞吐量3913万吨,比2000年增加1233万吨;沿江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000TEU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