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源工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省能源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之一,但仍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些矛盾在新形势下显得更为突出和尖锐。
1、能源供给出现低水平的、暂时的相对富余。长期以来,由于片面重视能源供给能力的增长,而相对忽视了能源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加之近年来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有关政策和体制原因,省内能源需求增速放慢,“九五”前两年年均增幅降至2.3%,原煤产量和发电量增幅也相应降至5.1%和3%;1997年,我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由于能源需求形势的变化,导致我省煤炭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国有重点煤矿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且库存上升。发电机组发电小时数下降,开工严重不足,发、用电增长率也出现总体下降的局面。目前,我省人均发电装机水平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发电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5%左右。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我省能源工业发展的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我省能源工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制约能源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能源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煤炭,特别是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原煤比例过大;水电开发程度低,核电因受设备、资金等条件限制,仅仅处于调研阶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石油和煤层气、天然气虽然远景储量较为丰富,但由于受省内勘探资金制约,其开发利用远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二是能源工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技术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中火电机组比重高,水电机组比重低,因此发电成本高,调峰能力低;布局上主要集中在“两淮”和沿江地区,主网架建设任务重;城乡电网建设仍相对滞后,城市生产、生活用电的合理增长受到制约。煤炭工业采掘能力和洗选能力增长迅速,但煤炭洗选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00年,全省原煤入洗率仅为45%;煤炭伴生产品利用率低,导致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落后,型煤、煤气化发展缓慢,水煤浆刚刚开始起步,亟待加快步伐。
3、能源工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能源工业现代化程度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省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大省,但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上比较落后的情况尤为突出,煤层气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急需加快开发利用的步伐。
4、能源工业管理体制上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有煤炭企业历史上形成的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低和竞争力差等问题比较突出,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市场意识差,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等措施未能落到实处;煤炭建筑企业的调整尚未完成。现行电力管理体制和电价形成机制难以实现公平竞争和最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抑制了电力市场的形成。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