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场营销理念不断更新
随着市场向个性化、时尚化等多层次发展,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趋于独创性、成本竞争和文化内涵。企业不仅要设计出富有独创性和吸引力的汽车造型,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更要将无公害、安全性、舒适性等内涵凝结于汽车,并建立从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营销网络体系,以适应汽车工业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结合转变。
4、技术创新成为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把主攻方向从规模效应转向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汽车工业,围绕安全、环保、节能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重点领域,开发研制各种新车型,占领竞争制高点。
5、平台战略、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渐成趋势
国际汽车工业正广泛采用通用平台、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设计和模块化供货,使新产品开发费用和工作量部分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风险共担,实现全球范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产品通用化程度,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形势
1、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改变了以往“缺轻少重”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载货汽车、客车与轿车等多系列产品的生产格局。1999年,全国汽车行业共有生产企业2362家,其中整车企业118家,拥有一汽、二汽、上汽等大型企业集团,行业总资产5087亿元,职工180万人,总生产能力约250万辆,汽车社会保有量1453万辆,其中私人534万辆。2000年生产汽车207万辆,居世界汽车生产国第8位,其中:轿车60.5万辆,居世界轿车第14位,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0.91%。
汽车行业前13家产量集中度已达90%,其中一汽、二汽和上汽前三家集中度为44%。不同车型的生产集中度情况如下:
轿车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天汽、二汽神龙、长安5家企业,生产集中度由1996年的94%下降为2000年的85%左右。
重型载货车一汽、二汽、重庆重汽、中国重汽、陕汽5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97%,其中一汽58%、二汽25%。重型载货车的集中度有分散趋势。
中型载货车一汽、二汽的生产集中度94%,各占一半,其市场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
轻型车集中度较差,轻客前6家企业,金杯、跃进、江淮、东南、北汽、二汽的生产集中度为68%;轻货前6家企业北汽、二汽、跃进。一汽、庆铃、江铃市场占有率为69%,我省JAC轻型载货车位居第7位,增势强于对手。
大中型客车的生产集中度不高,大客前5家企业,二汽、辽宁黄海、常州长江、上海客车、安凯的生产集中度为73%;中客的前4家企业,一汽、二汽、亚星、常州长江的生产集中度为82%。
微型车的生产集中度较高,长安、哈飞、五菱、昌河(含合昌)4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92%。
2、发展趋势
(1)私人购车比重提高,市场消费转为适度快速增长
1998年,汽车销量中个人消费比例首次突破50%,实现了汽车消费由公款购车为主向个人购车为主的标志性转变。私人汽车拥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增速为23.2%,个人汽车保有量比重上升到36.8%。个人消费已成为拉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
(2)汽车市场需求是多元化,营销服务不断优化
轿车、客车的比重逐年上升,卡、客、轿的市场比重由1990年的70.9%、20.8%、8.33%转变为2000年的39.9%、27.2%和32.9%,车型结构渐趋合理。中低档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广大农村和小城镇较低的购买力水平,形成了对中低档客、货车的大量现实需求,轿车产品以经济型为主的局面将保持较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