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轿车是国家批准的11个轿车目录产品中,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型轿车,性能价格比优势突出,竟争力强。
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加强市场营销、产品研发能力等,应是企业今后发展着重解决的问题。
(2)江淮汽车集团
主导产品为中轻型客车底盘和JAC轻型载货车,现具有年产6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2000年江汽集团产销汽车4.8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6.77亿元,利税2.13亿元。以产销量计,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11位,轻型车行业第5位。
以HFC6700为代表的客车底盘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产品系列齐全,销量居同行业之首;引进韩国现代技术生产的A/TOWN中客,市场反应良好;即将面市的H1乘用车(系韩国现代90年代末开发的新产品),介于轿车与客车之间,用途广泛,前景看好。
存在的问题是现有主导产品市场上升空间有限,产品结构需调整优化。
(3)安凯汽车集团
主导产品为大中型客车及底盘,现有年生产能力5000辆客车。2000年生产客车2046辆(其中豪华大客355辆),居全国大中型客车行业5—6位,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4149万元。
引进德国凯斯鲍尔技术生产的豪华大客车,技术水平世界一流;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发的大中型客车及底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存在问题是豪华大客价格偏高,市场容量有限,企业历史负担较重,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芜湖一汽扬子汽车公司
主导产品为2—3吨轻型车底盘,具有年产3万辆轻型车底盘的生产能力。2000年产底盘5206辆,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利税54.8万元。
企业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生产模式“大而全”,且建设时资本金严重不足,主要靠银行贷款(2000年“债转股”后,一汽只拥有4.6%的股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结构亟待提高与调整。
(5)合肥昌河汽车公司
主导产品为微型客、货车,现具有年产6万辆生产能力。2000年产微型车5.2万辆,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2.0亿元。
合昌公司为昌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凭借昌河的产品、管理和资金优势,目前经营状况较好。“十五”期间,昌河集团计划与日本铃木公司实施全面合作,将给合昌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安全和环保等原因,产品结构急需调整,企业历史负担仍未消化、解除。
(6)安徽飞彩集团
主导产品为农用运输车,现具有年产三轮农用车50万辆、四轮农用车5万辆的能力。2000年产三轮农用车21万辆,四轮农用运输车3.1万辆,分别居行业排名第4、第2位,实现产值21.3亿元,利税7725万元。
存在问题是轻型载货车产品(即四轮车)尚未进入国家汽车目录,市场开拓受限,产品结构的调整速度有待加快。
2、改装车行业
马鞍山星马专汽公司的水泥散装车和混凝土搅拌车,现具有2000辆生产能力,2000年产销1200辆,其技术水平、产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扬子集团的皮卡,现具有2万辆生产能力,2000年产7531辆,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2位。滁州扬天专汽公司的专用半挂车,现有生产能力1500辆,2000年产销2000辆,居全国同行业第5位。华阳奔达公司的微型客车,现有生产能力近3万辆,2000年生产8800辆。这些厂的产品均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产品的研发能力、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3、零部件行业
安庆帝伯格茨公司的活塞环,宁国中鼎公司的减震橡胶、密封件,蚌埠滤清器厂的燃油、机油及空气滤清器,芜湖VDO公司和芜湖仪表厂的汽车仪表,黄山金马集团的摩托车及汽车仪表,黄山汽车电器厂的组合开关,合肥江南机械厂的轿车门铰链组件等产品技术水平、产量和效益均居国内同行前列,在全国有较强的竞争地位,但总量规模不大、带动性差,多数不能适应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全球化采购、模块化供货的趋势和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