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十五”水利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五”水利发展规划
 (2001年12月31日 皖政[2001]115号)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水利大省,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尤为突出。重视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自1998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以来,全省水利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水利工程设施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长江、淮河横贯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灾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一半,且水质性缺水区域日趋扩大,“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防洪标准偏低、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三大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抓住国家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着力推进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基本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皖发[2000]23号)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防洪保安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皖发[2000]12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意见》(皖政[2001]24号)精神,特制定《安徽省“十五”水利发展规划》。
  一、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九五”水利建设情况
  “九五”时期是我省水利投入最多、建设任务最重、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1996—2000年全省水利基建投资累计下达计划近100亿元(其中1996—1997年10亿元,1998—2000年90亿元),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1、以长江、淮河干流治理为核心的防洪保安骨干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完成了怀洪新河、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扩大排洪通道、包浍河初步治理和高邮湖堤加固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施了淮北大堤加固及汾泉河、奎滩河等跨省主要支流治理等工程;进行了我省境内长江10段干堤除险加固、长江干流崩岸治理、沿江排涝泵站建设、华阳河等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裕溪河等清淤疏浚等项工程;开工并基本完成港口湾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加快了芜湖、安庆、淮南、蚌埠、合肥等国家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步伐。
  2、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加快。重点进行了淠史杭、驷马山、女山湖、花凉亭、青弋江、丰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抗大旱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和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江淮之间农业灌溉项目进展顺利。“九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3万公顷,除涝面积11万公顷。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