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电子商务工程。通过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构造我省电子商务框架。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基本建成覆盖80%以上企业和50%以上消费者的信用库及服务系统。二是建立交易双方资金结算系统。三是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及配送系统。以安徽烟草电子商务系统为示范,加以推广。四是研究制定电子商务交易的有关规则和技术标准。政府采购和国际贸易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化。
6、网络教育工程。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实施面向学前儿童、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成人和职教、师资、职业培训等不同层次的网上教育和不同专业的网上课程。力争每个县建一所网络学校,50%以上乡镇建有教学点。全省高等院校、1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重点中、初等学校建立校园计算机网,并与教育网相联,初步形成现代网络教育体系。
7、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选择合肥叉车厂、江淮汽车厂、省电力调度所、安徽烟草公司等企业,建立大型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特性驱动模型(PDM)、计算机辅助教育(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物资需求规划Ⅱ(MR-PⅡ)、企业资源规划(ERP)等技术的应用,进行信息化项目示范。充分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实现产品设计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商务电子化。
8、公安、国民经济动员、防汛抗旱等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通过“金盾工程”,公安系统实现全省“110”指挥中心、消防、交通及基层派出所的联网和网上办公。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建成平战结合的多媒体高质量的信息系统。防汛抗旱系统建成工程险情、干旱和洪涝灾情信息采集网,初步实现信息采集的实时化、规模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建立蓄滞洪区预警反馈系统,提高省、市两级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决策的科学性,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9、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建设省、市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全省养老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失业、养老金及最低生活保障线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等。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主流业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建立全省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计算机网络,实现远程职业培训。
10、智能小区示范工程。在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建立数字化示范小区,为住户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四、“十五”期间,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快不同层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省属高等、中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向信息技术专业倾斜,扩大招生规模。二是积极发展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办好信息类技术学院,筹备成立软件技术学院等,培养高层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办学,吸引国外知名学校来皖办学。三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制定公务员、在职人员的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考核制度。四是建立信息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政府对为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改革分配制度,推进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的实施,鼓励信息技术人员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