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一是发展网络信息服务。鼓励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利用互联网络积极发展各种新兴信息服务,注重提高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快信息市场建设。在已形成的初步网络化信息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区域性信息市场。
5、通过信息化工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一是规范信息服务市场,拓展信息加工服务业,组织开发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旅游、天气、市场行情、消费指南等信息服务。二是开放政府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网上便民服务。三是开拓网上娱乐、医疗、教育等频道。四是抓好智能化小区试点,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6、普及信息化知识,培养信息化人才。大力开展信息知识教育和网络技术培训,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熟悉网络应用,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的参与度,特别要通过信息知识普及,改善广大农村信息知识贫乏的状况。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其他各类信息网络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等形式向社会公民灌输信息网络知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设立和完善本单位信息化工作机构,选聘专业人员。公务人员要普遍熟练使用网络,每年有计划的安排公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并将信息技术技能纳入公务员的考核范围。在培养高级人才的同时,要大量培养工程级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十五”时期,我省要在软件开发、集成电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培养一批高级人才和工程级人才。
(二)重点发展领域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加快推进以下18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1、金融信息化。配合“金卡工程”,建成全省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和现代化支付系统,大力推广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新型金融业务。建设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提高识别、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中心城市保险投保和理赔等业务网络化;改造和提升证券网络,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证券业务网络系统。
2、对外经贸信息化。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需要,广泛利用网络开展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继续完善“金关工程”建设,加速外经贸、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间联网,对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实现网络化管理。建立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增强我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财税信息化。以建立全省一体化税务管理为目标,实施“金税工程”。逐步建立全省财政管理信息网,提高财政征管和宏观监控能力。积极开展网上纳税和网上征管业务。加快建设政府采购、招标网站,政府采购初步实现网络化运作。
4、宏观经济管理信息化。基本建成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省计划系统纵向网络工程,发挥全省统计信息网络作用,加强全省经贸生产调度网络的运行管理,实现物价管理网络化。建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数据库,把安徽经济信息网建成提供综合经济信息增值服务的网络平台。省、市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实现联网,提高政府监控经济运行的能力。
5、农村和农业经济信息化。以实现农业强省为目标,实施农村及农业经济信息化。重点建设和完善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安徽农网。通过“信息入乡工程”的实施,建立全省78个省、市、县农网信息服务中心,1800个乡镇信息站,500个涉农部门信息站和1000个涉农企业信息站。建立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库和农业生产技术数据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