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1年12月31日 皖政[2001]115号)
21世纪之初,信息化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我省必须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推动我省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现根据我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九五”期间,我省紧跟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网络技术应用空间,不断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1、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到2000年底,全省电信网光缆总长度5.1万皮长公里,中心城市间已建成2.5G带宽骨干传输网,干线光缆覆盖全省所有市县;长途交换机客量达17万路端,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00万门,其中,移动交换机331万门;各类数据通信端口达到3.7万个 其中,因特网接入端口1.57万个,省际出口带宽达IG;电话用户69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1.2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3部/百人;电信数据通信用户29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6.9万户。2000年,全省通信业务总量达到100亿元(含寻呼业),比上年增长39%,业务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由“八五”末的不足1%,增加到“九五”末的3%。
全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已基本形成。巳建广播电台15座,电视台17座,有线电视台14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527座,卫星地面站4500座,微波站43座,有线广播电视干线总长33466公里。采用2.5G的SDH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南北主干环网已经建成。省电视台一套和省广播电台一、二套节目采用卫星传输,覆盖全国和周边5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已通广播电视。
2、网络开发应用取得丰硕成果。一是政府上网工程取得进展。到2000年底,省、市政府及23个厅局建成了政府网站。省政府网站成为政务公开和为民服务的窗口,影响逐步扩大。二是安徽省党政信息网开始建设,现已联通56个厅局,并正在向各市延伸。三是公用互联网用户数逐步上升,2000年底达到29万多户。四是一些专业网站开始发挥作用。安徽信息网成为我省经济部门和工商企业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安徽经贸信息网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牵线搭桥;安徽农网已覆盖全省并启动了“信息入乡”工程;安徽新闻网站——中安网已成为我省对外信息发布的窗口;金融、财税、统计、海关、证券、电力、公安、外贸等专业性业务数据网已成为这些部门业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五是电子商务工程建设开始起步。市场信用数据库和省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已开始筹建,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安徽烟草等企业的电子商务已开始发挥作用。大中型企业正在加速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