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划

  (三)调整农业结构
  养殖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突出发展养殖业。加大畜牧业富民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畜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把畜牧业逐步培育成我省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以开发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肉牛系列和乳品产品为突破口,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引导畜禽产品向节粮、高效、优质、特色方向转变,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延伸、发展。重点建设皖北黄牛、江淮肉猪、沿江水禽、皖南和皖西天然特色畜禽、城郊奶牛5个产业带。进一步加大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两高一优”水产养殖业。积极开发利用宜渔低洼地、煤矿塌陷区等非耕地资源,建设一批高产高效水产基地。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水产品生产,抓好大宗水产品的保鲜、保质和低值水产品的深加工。积极推广生态渔业和旅游休闲渔业。调整优化林业结构,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划定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经营区面积。抓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长江和淮河防护林,以及巢湖流域生态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功能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调整和优化林业资源结构,重点建设高效经济林基地和商品用材林基地。大力开展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发展林业产业经济。
  (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拉动消费需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大战略。要抓住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内在动力,加快改制,调整结构。坚持多种所有制一起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藏、保鲜、运销业,以建筑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尽力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积极发展为城市大企业配套的“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企业。扶优造“舰”,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培植企业集团。加快小城镇建设,“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县城镇和200个左右中心建制镇,兼顾小集镇和新村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镇体系。加快小城镇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土地、财税等制度改革。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小城镇建设等结合起来,围绕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着力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通过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繁荣,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调整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