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漏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与行业垄断行为。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完善配套政策,抓紧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规定,鼓励居民对住房、旅游、汽车、教育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加强城乡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继续实施“造福工程”。积极推动农村村貌改造、新村建设和“五通”建设,带动农村消费热点的形成。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加快建设城乡商品流通网络和省级农副产品中心市场设施,推进国家和省级粮食等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库建设。关心城市贫困人口、受灾地区群众等弱势群体,切实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五)营造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环境,拓宽对外开放通道。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必须把参加世贸组织的有利条件用足肥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对外承诺,加快清理现行政策法规,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完善调控机制。政府职能部门明确定位,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增强透明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继续深化基建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一批审批审核事项,扩大地市、企业投资决策权。继续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对符合国家及省产业政策,资金筹措渠道明确,可自行平衡生产条件的一般性竞争项目,除保留规划、环保、建设用地和质量安全等法定审批外,一律取消立项、可研、设计等其它环节的审批,由投资者自主决策,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以营造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市场环境。
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条件,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发展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东欧、拉美、非洲等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确保外贸出口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进各类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报批工作,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继续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利用世贸组织成员提供的国民待遇和外商看好我国市场的机遇,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和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把增强我省产业配套能力作为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鼓励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商参与基础设施特别是与构建三个通道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鼓励跨国公司直接来闽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国有企业改组和改造。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探索采用并购、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外资。
密切闽港澳台四地经贸合作,发挥侨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当前要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我省沿海地区与金、马直接往来的机遇,利用台湾以电子制造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机械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时机,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客商的跟踪落实,进一步吸引台资来闽投资兴业,扩大对台经贸往来。
(六)继续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高新技术。推进省属本科院校的组建工作,启动高校“211工程”二期建设。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高校扩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福建农林大学合并迁建等项目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调整农村小学、初中布局结构,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其他继续教育。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人才战略,认真落实鼓励人才来闽创业政策,以开发和吸引人才带动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在继续抓好已经实施的植物病毒工程等3个研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建设光电子材料、光催化技术、生物农药、功能材料等4个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新型抗癌光敏剂等一批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开发和工业性试验项目,以及氮化镓基高亮度发光材料与发光器件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联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化项目来闽落户。有重点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高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