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项目开发和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抓好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的征集、储备工作,促进项目开发和转化;继续深化重点前期项目和预备重点项目,对今年安排的46个省重点前期项目、26个前期预备重点项目,通过建立推进、跟踪、落实机制,争取更多的项目早日开工。已向国家申报的福建炼化一体化、温福铁路、液化天然气、东南汽车二期、龙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实现前期项目报批有实质性进展,促成早日开工建设。
加强和改进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促进和引导社会投资。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业政策,省计委改革年度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计划,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扶持产业链的形成,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同时相应扩大运用贴息或安排前期经费等办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应适当倾斜内地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其它中央资金对农林水利、城市基础设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企业技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向银行、上市公司等推荐效益好、急需资金支持的项目。认真贯彻实施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在市场准入、融资渠道、建设用地、软环境建设等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山海协作通道。以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组织实施我省“十五”城市发展和城镇化重点专项规划。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放在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调整区域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和加快服务业发展上。以规划为先导,积极组织编制区域城市体系规划,构筑大城市发展框架。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建设沿海大通道的有利时机,精心谋划我省沿海大城市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层面同时推进九个设区市的发展,特别是要在培育壮大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沿海城市繁荣带。继续做好做活经营城市的文章,积极探索和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公用事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组织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抓紧研究出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配套政策,着力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土地流转及各种社会福利保障等问题,引导农村人口转移特别是跨区转移。努力提高城市社区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继续抓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实现小城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突出抓好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镇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布局。稳步推进“撤乡并镇”,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强化沿海发达地区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山海协作向大跨度、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尤其是对事关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项目,在资金。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继续加强产业协作,组织实施山海协作示范工程和省级重点骨干项目。继续抓好扶贫、海建工程,实施节水灌溉、山区道路、中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等与增加农民即期收入密切相关的项目,改善乡村面貌。
(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想方设法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针对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要努力为城乡居民开辟就业渠道,落实城镇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收更多的失业人员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消费预期,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养老、失业保险金扩面征缴工作,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