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通知

  提高对直接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和场所的监测监督水平,食品卫生和化妆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0%以上,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85%,公共场所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和工业企业生产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作业点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0%和87%。加强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隐患较多的集体食堂、农贸市场和有毒有害场所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中毒事故的发生。
  5.实施科技兴医,激励技术创新,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应用,增强卫生人才素质,提高我市卫生科技的整体水平。
  建立以大型卫生机构为主体、卫生机构与院校相结合、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相结合、以临床应用为主的科研体系,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利用科技开展防治严重危害我市人民健康疾病的应用研究。到2005年,争取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性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所突破,精神病、眼部疾病、鼻咽癌、重症孕产妇救治、重症儿童救治、烧伤、创伤、器官移植、介入和内窥镜等诊治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普及;力争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的理论、方法上实行科技创新,控制重大疾病上升趋势,减轻疾病危害程度,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
  到2005年,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生4人、护士5.8人[以常住人口1130万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医生2.9人(其中从事医疗工作医师2.28人,从事预防工作医师0.4人,从事保健工作医师0.2人)、护士4.22人,指标说明见附注3];培养引进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建立一支素质好、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强的职业化卫生管理强的队伍;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建设2-3个专职继续教育基地,重点开展全科知识、医学前沿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培训;缩减中等医教育规模,争取广州卫生学校转为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6.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到2005年,根据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在做好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转化服务模式和拓宽服务领域的同时,完成增城市中医院、花都区中医院分别作为国家和省示范性中医院的二期建设,把花都区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巩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成果,增强中医药诊治疾病、救治急症的能力,发挥其在社区和农村卫生眼务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广州中医药大学、省、市中医院、中医研究所的作用,力争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或有所突破,国内、国际应用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如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骨伤科疾病、急症、血症、脾胃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肿瘤、不孕不育症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有3-5个病种达到国内领先,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
  加速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
  重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剂型改革和中医新药开发,加强与中药生产企业间的合作,支持中药生产发展成为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
  7.健全和完善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与农村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巩固和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健全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级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水平并强化其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能力,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素质,促使其向执业医师过渡。到2005年,镇村一体化管理达33%,80%的村卫生站达甲级站,50%的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确保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及时、持续、公平、价格低廉和质量适宜的基本卫生服务,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