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按时领取保障金。无正当理由超过40个工作日未领取保障金的视为自动放弃,此后要求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重新申请。
第二十四条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贫困居民,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如其原来享受生活救济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仍执行原标准;其他保障对象按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
第二十五条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水平,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前提下,再给予他们一定优待:保障对象在享受义务教育期间,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学校免收学杂费;保障对象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龙马潭区人民医院、纳溪区人民医院以及各县的人民医院就诊,免交门诊挂号费,住院治疗时减交50%的床位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部门在安排人员就业、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
第二十六条 需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必须在每年的5月份和11月份分别对下半年和次年上半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重新提出申请。对取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应及时收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情况,市人民政府对县、区人民政府每年检查一次,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所属职能部门每年检查一次,上级民政部门对下级 民政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4次。
县、区人民政府每年向市人民政府书面报告一次情况;县、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季度将本季度的保障人员、保障资金的变化情况向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一次。
第二十八条 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保障资金,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时足额支付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