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7、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认真贯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文明学校创建工作。要确定不同学龄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建设并完善具有杭州特色的德育教材和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拓宽德育途径,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讲究科学,注重实效。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相沟通、形成合力的全社会德育工作新体制。
18、深入进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有条件的区域要积极推行小学小班化教育。要按照先市区和县(市)城镇,后农村的次序,逐步自小学三年级起开展英语教学。启动并积极试行重点普高理科“双语教学”。在市区实行计算机操作合格证书和英语口语初级合格证书制度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广。积极而稳妥地进行综合高中办学试点。逐步扩大普高与中等职校之间互相转学的渠道,大力推行社会化的普通高中证书会考制度,构建普职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立交桥”。积极探索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多种机会和条件。重组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9、完善中考和高中招生办法。逐步完善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相配套的重点普高招收保送生和中等职校招收直升生的办法。改革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办法,提高评价和选拔学生的科学性,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20、全面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教科研工作要着眼全市、面向全国。要增强我市教科研工作的开放度,增加对外交流,提升自身水平,扩大对外影响,充分发挥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建立各级教科研课题网络,形成“研究—应用—推广”的教科研模式。奖励并推广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优秀教科研成果。
21、加强中小学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省核批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格核定我市教职工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加强中小学人事管理。市和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并负责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