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银行贷款,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学校建设。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运用信用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支持学校建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上浮,并为学校提供便捷的信贷、结算、咨询等综合服务。探索开办高中学生助学贷款项目,继续办好农户助学贷款业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要努力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学校建设的新路子。要依照有关规定充分运用和盘活学校存量土地资产以及政府用于学校建设项目的拨款等学校资产,争取银行贷款。也可用教学设施以外的资产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各地要根据财力可能,安排贴息资金,支持教育贷款。
10、加快结构布局调整,推进中小学校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化。在旧城和新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化人口集聚、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以及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布局调整的需要,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必须按照城市建设和学校布局规划,同步建设好配套的、符合标准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并及时无偿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使用。各级政府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要将其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切实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各区、县(市)及镇(乡)政府要对学校和社会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尽可能共建共享。各地要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学校布局调整和城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消灭薄弱学校。农村地区要按照初中集中办学,小学尽量集中、兼顾方便入学的原则和省有关部门的规定,合理确定学校规模。城市和农村可根据区域实际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努力扩大全市小学、初中校均学生数,提高办学效益。因学校布局改变而调整出的国有划拨土地,经土地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储备和出让后,出让金中级差地租部分全部返还教育部门,用于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可以与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成协议,通过租用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城市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可由财政部门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学校建设。
11、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要建立和健全各级教育信息中心,建成杭州教育信息网络,完成“校校通”工程,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市各中小学要按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要求,配齐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全市初中和小学分别自2003、2005学年起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高中和已开课的初中、小学要巩固提高。
12、实施杭州市教育对口帮扶工程。由市教育局、8个区和富阳市对口帮扶淳安、建德、桐庐三县(市)。2002至2006年五年间,在资金、干部和教师培训、高中招生、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对口帮扶,加快三县(市)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全市教育的地区差距,提升全市教育整体水平。要继续办好新疆高中班,完成国家、省要求对西部教育扶贫的任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