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5年底要达到的主要工作指标:
1.健康教育。力争全省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城市达到50%,在农村达到60%;在高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在校生中达到90%以上;在高危行为人群中达到90%;在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监狱、劳教所被监管教育的人员中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完成一个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的建设。
2.行为干预。在高危行为人群中安全套与清洁针具的使用率分别达到50%以上。
3.监测检测。市、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一步完善,2/3以上的县(市、区)疾病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建立起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检测;艾滋病性病监测哨点增加到100个。部分重点市、州建立起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全省建成一个畅通、高效的艾滋病性病监测与信息网络系统,力争完成监测检测150万人次。
4.医疗服务。全省9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75%的乡镇卫生院和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性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5.专业培训。全省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在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中达到100%。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1.各级新闻媒体要有计划地定期免费刊播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促进无偿献血的专题节目、文章与公益广告,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省级和市、州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在相关频道或栏目中播放防治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有关节目或公益广告;省、市、州主要报纸定期刊登防治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报道或公益广告。省内有关期刊也要刊登有关文章和公益广告。每年12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期间,各广播电视和报刊要集中报道宣传运动开展情况,刊播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专栏节目与文章。
2.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加强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定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所有普通初级中学以上的学校都要开设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要对所有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禁毒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材料,开设专题讲座。
3.宾馆、酒店、发廊、桑拿等服务场所和其它营业性娱乐场所要放置宣传材料(品);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以及医疗保健机构等流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设置宣传橱窗,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
4.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乡村、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在村民(居民)和职工中宣传艾滋病性病的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与禁毒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提高社区人群防病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示范社区纳入文明社区建设,针对社区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和咨询关怀相结合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