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失效]

  --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相统一的关系。按照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不同性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发展。政府要在推动大部分具备条件的文化事业单位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继续办好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同时积极探索提高文化事业经济效益的各种方式方法,鼓励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保持湖南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产品结构,稳定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培育形成一批进入全国同行前列的大型文化企业,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自身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把湖南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市场活跃、竞争力强、影响面广的文化大省。
  --“十五”期间,重点要进一步改革体制,重组资源,调整结构,夯实基础。基本完成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型和政事、政企分开,初步形成若干产业发展基地和一批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企业集团,国际文化贸易开始活跃,文化产业、产品结构适应市场能力较强,主要行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份额稳定上升。到2005年,全省文化行业增加值达200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3.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3%。
  --“十一五”期间,重点是全面拓展市场,加快扩张规模,发挥带动效应,建设文化强省。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较为成熟,城乡文化市场全面活跃,涌现一大批国内一流的文化名人和企业家,形成若干居全国前列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湖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影视、出版生产基地和流通中心,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娱乐消费和文化电子商务中心。“十一五”期间,文化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0年,全省文化行业增加值过600亿元(当年价),占GDP的7%左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
  二、方向和任务
  (一)重点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涉及面广、渗透力强、产业门类多。根据我省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在区域布局上要重点抓好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在行业结构上要重点做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艺、体育服务等四大产业。
  1、努力把长沙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充分发挥长沙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山水洲城的特色优势,依托省、市良好的产业基础,把长沙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形象标志,形成对全省文化产业强劲的中心辐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有效整合省、市两种资源,动员各方力量,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形成若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景区和标志性文化设施,构建湖湘特色鲜明、传统和现代文化交融、与城市发展协调一致的文化产业格局。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人文精神深厚、文化氛围浓烈、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2010年力争达到300亿元,10年年均增长18%以上。
  2、加快发展四大主导产业
  --广播影视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传播、影视产品生产发行等领域。按照“大传播、大竞争、大扩张、大生产、大发展”的整体思路,面向国内外市场,继续推进专业化制作、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一是不断提高营销、策划水平,稳步提高广告收入。二是继续深化制播分离,全面推行制作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大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电视剧生产竞争能力。三是加快推进电影融资、生产、放映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制、发、放一条龙,影、视、录一体化,大幅提高电影业市场化程度和整体效益。四是不断拓展广播影视节目题材、体裁、形式空间,积极发展卡通动画制作等新兴领域。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探索明星制、分帐制等方式,集中力量制作一批经济效益显著、具有重大影响、能获国内外大奖的影视剧。五是加强广播、影视节目全过程的整体营销,建立演员签约制,广泛开发无形资产、中间产品市场和后广播、后影视市场,积极拓展节目版权贸易。六是运用国际先进技术改造电视传输网络,稳步推进电视、电话、计算机三网合一,大力发展多媒体网络服务,提高传输运营收入。全省广播电视经营收入2005年达到30亿元,2010年达到70亿元,10年年均增长20%。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