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及时处理公民控告、检举或者扭送的犯罪嫌疑人,并保护控告、检举、扭送人的安全;
(三)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制定、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旅店、公共娱乐场所、废品收购等行业管理,检查指导各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和群防群冶工作;
(四)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严格执行暂住人口管理和劳务用工管理制度,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五)加强道路交通、车辆和行人管理,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六)结合办案注意发现治安隐患,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检察建议,协助有关单位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防范机制;
(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八)做好对劳改、劳教的检察工作,提高监管改造和劳动教养质量;
(九)做好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保外就医、假释人员的监督、改造、考察工作。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回访、帮教工作;
(十)做好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十一)协助有关部门疏导、调处各种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第十二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
(二)向公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三)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四)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违法犯罪案件;
(五)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村(居)民委员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联防、查处案件、管理暂住人口;
(三)协助有关部门对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帮教;
(四)进行防火、防盗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群众自防、自治能力;
(五)调解民事纠纷;
(六)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社会治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监督执行村(居)民会议制定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
(七)办理社会冶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村(居)民委员会、寺庙民主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规定职责,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的管理,对宗教职业人员进行爱国守法教育,增强宗教职业人员的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