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防震减灾体系。依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震情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特点,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等6市区和福清、长乐、石狮、晋江、南安、龙海、永安县级市城区为重点防御对象,部分工程布局延伸到其它市、县(区),用3年左右的时间,采用IT、GIS、GPS等高新技术,建立一批防震减灾的基础设施,使我省的地震监测系统。分析预报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升级换代,基本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使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震后恢复等防震减灾体系更加完善,全省综合防震减灾水平和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10.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基本查清全省各县(市、区)地质灾害情况;初步建立起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灾减灾预警系统;按照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有计划地开展灾害点的治理或对位于险区的村庄和居民进行避险搬迁,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使我省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性明显降低。
(二)建设重点
1.江海堤防工程体系。突出闽江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建设主要江河流域(闽江、晋江人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防洪治理和63个县市城区防洪堤工程、重点海堤工程。
——闽江:加快闽江上游富屯溪防洪一期工程、闽江上游沙溪防洪一期工程的建设,新建福州市闽江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福州市南港北岸防洪工程、闽江下游琅歧岛防洪防潮工程、闽江上游(建溪)防洪一期工程、闽江上游(金溪)一期防洪工程等。
——九龙江:续建九龙江下游防洪三期工程和漳州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北溪流域防洪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堤防10公里。
——晋江:续建晋江岸线防洪整治一期工程,新建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二期工程、晋江上游(金鸡桥闸以上)防洪工程,建设堤防45.91公里。
——汀江:续建汀江流域防洪治理二期工程,新建汀江流域防洪三期工程,建设堤防104公里。
——赛江:续建赛江下游防洪治理一期工程。
——木兰溪:续建木兰溪下游防洪治理一期工程,木兰溪南北洋平原排涝工程,建设堤防16.7公里,建设排涝站3座。
——城区防洪:在全面完成63个城区防洪堤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道清障、排涝工程等建设。
——重点海堤:根据国家新的防洪防潮标准,把“冲而不溃、漫而不决”作为海堤建设的重要目标,强化现有的千公里海堤,新建海堤三期工程,加固外海段重点海堤250公里。
2.蓄水工程体系。“十五”期间,必须加快蓄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改变“九五”期间蓄水工程建设缓慢的状况,力争在主要江河流域和水资源短缺区域投建一批具有蓄水、调洪、发电、供水等综合功能的蓄水工程,增加水库蓄水规模,提高水库调蓄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主要工程有:光泽长源水库、建宁沙洲水库、政和昌岐洋水库、沙县双溪水库、泰宁际头水库、漳平文星水库。诏安龙潭水库、永定官田坝水库、连城龙潭水库、福安西洋溪水库、德化彭村水库、长泰枋洋水库、漳浦朝阳水库、仙游双溪口水库、仙游金钟水库等。同时结合旱片治理等,建设40座小(一)型水库,160座小(二)型水库。通过增加水源工程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建设山美、东圳、东张、峰头、北引等大型灌区配套改造与节水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