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路。以“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为重点,争取到2005年底建成福宁、罗长、漳诏、漳龙和京福国道主干线福建段等高速公路;积极开展龙岩至长汀、浦城至南平、三明至泉州、三明至龙岩、龙岩至梅州(福建段)高速公路、同三一京福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公路和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支线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龙长高速公路、同三一京福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公路和其他具备开工条件的高速公路工程,“十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900公里,普通公路建设以10条入闽通道和二级及以上省级经济干线为重点,逐步完善省级干线功能布局,使之与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的发展相适应,使我省省级干线技术等级上一新台阶;大力抓好具有国防意义的机动道路和通往沿海港口、滨海道路的建设;继续搞好国、省道干线的未达标路段及桥梁等构造物改造、完善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状况,协调农村路网的发展,支持农村公路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泉州后渚大桥、厦门至漳州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公路主枢纽站点建设。
3.港航。沿海港口以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提高对台直接通航、对外辐射能力和国防交通保障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三个港口的建设,重点抓好厦门、福州两港以外贸运输为主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强装卸载区域滚装码头的建设。抓好厦门东渡港区三期工程、厦门海沧港区一期工程、漳州招银港区二期工程、福州罗源湾港区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在厦门湾和福州外港深水港区建成2—3座可靠泊第五代集装箱轮的集装箱专用泊位;进一步推进湄洲湾秀屿港区商港建设,并根据石化基地的发展,在湄洲湾南岸港区建设与之相配套的25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兼顾泉州、漳州、宁德等港口的发展,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港口设施。“十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深水泊位25个,争取建成15个,使港口的发展适应全省经济发展、对台“三通”和加人WTO后运量发展的要求。
内河航运重点搞好闽江流域开发,并做好汀江流域利用开发规划工作。
4.民航。进一步完善现有机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扩大民航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现有机场的综合运营能力;抓好连城、武夷山等支线机场改扩建工程。
五、对策措施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先要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力争我省有更多的交通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建设的总盘子,列入国家计划,得到国家重点支持;其次,要利用国家加强东南沿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机遇,争取入闽通道、港口码头、机场等交通项目列入国家“十五”交通专项计划,得到国家直接支持;第三要继续保持“九五”交通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强引导,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全社会投资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加快交通建设步伐。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交通网络规划要统筹安排,项目布点要科学合理,避免重复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航机场建设要搞好衔接和协调,相互配套,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功能。在综合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主管部门要按专题分别制定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等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按轻重缓急,分期组织实施。在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做到科学、合理、可行,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中长期建设的蓝本。
(三)广开渠道,多方筹资。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千方百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①争取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政府支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②争取赋予交通建设扶持政策,加强各种交通建设资金和收费的管理和合理使用;③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支持;④利用外资,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⑤利用证券市场融资,通过扩大发行股票和建设债券、设立投资资金等,向境内外、向全社会集资;⑥采取BOT等方式以及转让现有存量资产的经营权,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直接投资参与交通建设。
(四)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交通涉及面广,项目多,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集装箱专用泊位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五)抓好前期,打好基础。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扎实的前期工作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交通项目不仅投资大,而且很多项目是跨省、跨地区,关系复杂,前期准备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前期工作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的前期经费多。因此,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项目业主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强有力的筹建班子,确保前期经费投入,切实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