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对交通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进一步扩大,这对海上运输提出更高要求。海上运输业将向大型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来实现高效规模化运输。同时加入WTO后将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国际合作,有利于引进外资,提高我省交通运输水平。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国家加强了对台工作,台海形势对我省交通运输体系的保障、反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积极促进对台“三通”,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环境,要求我省进一步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4.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经济发达的地方投资发展交通的积极性较高,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加快发展交通的愿望迫切,为加快我省交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经过“九五”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为我省进一步搞好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5.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持了对交通运输的强劲需求。一是“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将以年递增9%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对货物运输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二是“十五”期间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向宽裕型小康水平过渡,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将使客运呈现较旺盛的发展势头,人们对高质量服务的运输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三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外贸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四是我省处于特殊区位,随时要保障突发性、大规模、高强度的运输需求。
(二)运量预测
“十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将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根据这一发展速度,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相关关系分析和各种运输方式发展预测,预计“十五”时期全省客货运输总量年均增长速度将分别达5.49%和 3.61%,到2005年底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将达8.851亿人,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将达4.00亿吨,沿海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0.05%,2005年底达1.13亿吨。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预测详见下表:
2005年福建省交通运输量预测表
┌───────┬───┬───┬────┬────┐
│项 目 │单 位 │2000年│ 2005年 │年均递增│
│ │ │ │(预计)│ (%) │
├───────┼───┼───┼────┼────┤
│全社会客运量 │万人 │67745 │88510 │5.49 │
├───────┼───┼───┼────┼────┤
│铁路(发送量)│万人 │1700 │1970 │2.99 │
├───────┼───┼───┼────┼────┤
│公 路 │万人 │65000 │85400 │5.6 │
├───────┼───┼───┼────┼────┤
│水 运 │万人 │740 │750 │0.27 │
├───────┼───┼───┼────┼────┤
│民航(发送量)│万人 │305 │390 │5.04 │
├───────┼───┼───┼────┼────┤
│全社会货运量 │万吨 │33510 │40015 │3.61 │
├───────┼───┼───┼────┼────┤
│铁路(发送量)│万吨 │2500 │3200 │5.06 │
├───────┼───┼───┼────┼────┤
│公 路 │万吨 │27000 │31500 │3.13 │
├───────┼───┼───┼────┼────┤
│水 运 │万吨 │4000 │5300 │5.79 │
├───────┼───┼───┼────┼────┤
│民航(发送量)│万吨 │10 │14.7 │8.01 │
├───────┼───┼───┼────┼────┤
│港口(吞吐量)│万吨 │7000 │11300 │10.05 │
├───────┼───┼───┼────┼────┤
│其中:集装箱 │万 TEU│165 │285 │12.03 │
└───────┴───┴───┴────┴────┘
三、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交通发展要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需要,满足对台直接“三通”和对外经贸发展的要求,适度超前发展,努力提高适应能力;以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深水泊位、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畅通、安全、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增强福建对外交流能力和国防交通保障能力,使交通运输网总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大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水平,强化管理,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