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五”电力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1998年开始实施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到2000年底已经完成70%,配电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初步解决了城网、农网结构薄弱、备用切换能力差的问题,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经过5年的建设,全省电网已形成由220千伏双回环网和沿海由南至北500千伏主通道组成的主网架,初步建成超高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电网。
  3.重点电力建设成就突出,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高
  “九五”期间,我省大型电力建设项目开工规模345万千瓦,其中,棉花滩水电站4×15万千瓦、华能福州电厂二期2×35万千瓦、湄洲湾火电厂一期2×35万千瓦,邵武电厂扩改2×12.5万千瓦,后石电厂一期工程2×60万千瓦。
  全省共投产大型电力装机265万千瓦。其中,水口水电站最后一台20万千瓦、厦门嵩屿电厂一期第二台30万千瓦、邵武电厂技改2×12.5万千瓦、华能福州电厂二期2×35万千瓦、漳州后石电厂一期2×60万千瓦。
  “九五”期间建成500千伏变电容量240万千伏安(500千伏变电站泉州90万千伏安、厦门75万千伏安。郊尾7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76.7公里,其中,水口到泉州500千伏线路208公里(升压改造119公里,新建89公里),后石电厂一期500千伏送出工程线路268.7公里(后石一厦门两回198公里、厦门一泉州两回70.7公里)。
  全网最高电压等级上升为500千伏,电力装机单机最大容量达到60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火电机组的比例迅速提高,一千万千瓦的电网中拥有三座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的电厂,电力工业装备水平快速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1.结构性矛盾突出。
  ——电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1)中小电力装机比重大。2000年中小电站装机523万千瓦,占50%;(2)水电调节性能低。2000年,年调节以下及径流式水电装机约占全网水电装机的90%;(3)电源布点与区域电力负荷发展不均衡,沿海中部主负荷区电源点较少。
  ——电网较为薄弱,发、供、配电建设不协调。①“供配电网络老化,损耗高。有电送不出、有电落不下和有电用不上”的问题在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后,有很大改善,但由于投入不足,这些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用电增长的需要;②随着南部大型电源点的机组连续投产,省电网在一段时间内建设任务加重,电网建设局部出现不适应性。
  2.电力市场发育程度低。
  电力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缺乏竞争机制,运行成本过高,特别是“九五”期间,对外商承诺优惠政策建设的一批电源项目,承诺上网电价偏高,使得全省电价水平偏高。
  3.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我省电力需求,立足我省煤炭资源特点和沿海港口优势,除开发本地水电资源外,重点建设了工期短、见效快的燃煤电厂。目前我省火电装机中大部分为燃煤机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二、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经济发展方面
  (1)“十五”全省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在实际执行中可能更快、更好些;
  (2)我省将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等支柱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传统产业,工业用电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3)我省城镇化水平将迅速提高,城市用电将快速增长;
  (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农村用电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