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五”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规划的通知

  ——建设山区绿色产业带,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山区是我省商品粮、珍稀食用菌、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竹笋、茶叶、水果和名优特新经济林等农林产品的综合经济发展带,又是绿色旅游的宝库。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稳定提高优质米生产。在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稳定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的契机,大力推广种植优质品种和提高规模化经营,扶持优质米产业化发展,提高种粮的经济效益。突出抓好泰宁县国家级“种子工程”试点和省三个种子统供试点县建设,积极探索种子产业化经营之路。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着力扶持好长富、大乘、天香、圣农实业等企业为骨干的畜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有市场潜力、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汀河田鸡、连城白鸭。沙县板鸭、大田肉兔等畜牧业,促进剩余粮食的有效转化增值。鼓励各地畜牧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一条龙的畜牧服务,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公司加基地或公司加农户的顺利发展。三是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从培育品牌农产品生产入手,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突出特色,带动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新型珍稀食用菌,改变早晚熟水果品种,以适应市场要求,提高产品价值;发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宁德天山绿茶的品牌效应,整合茶叶生产,提高规模效益和茶叶产品出口竞争力;扶持山区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抓好南平、三明、龙岩的林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永林集团、青纸、南纸等企业的“林板结合”或“林纸结合”,扩大人造板材、制浆造纸的生产能力;加快培育森林旅游、竹木精深加工、花卉等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培育闽东南高优农业带;加大推进外向农业力度。一是建设闽东南特色农业基地。以厦门如意食品有限公司、莆田闽中脱水蔬菜厂等企业为重点,带动闽东南沿海的蔬菜生产加工与出口;加快发展永春、长泰、南靖的芦柑,平和蜜抽与福鼎四季与柚,坂仔和天宝香蕉,漳浦和莆田的龙眼、荔枝,福州橄榄等,抓好漳州、漳浦、福州、罗源的特色花卉产业。重视农产品生产的品种改良、保鲜贮运,重点扶持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名牌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结构升级。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福州果品、同安果蔬、漳州花卉、平和与芗城的香蕉批发市场,以及闽南和福州林产品交易市场等的建设,带动区域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优势。三是提高农业外向度。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漳州、福州)等众多优势,提高农业对外合作层次,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和农业高新技术,创办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我省蔬菜、花卉、名优水果、茶叶、水产的加工与出口,发展现代农业、创汇农业。
  (二)培育壮大三大工业主导产业
  从我省比较优势、产业特色、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出发,筛选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的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中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龙头项目,培育壮大拥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通过强化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和创新工作,重点突破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及网络技术,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着力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档次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着力发展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后道加工,大力扶持和加强各种芯片的设计,提高开发能力。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产品、数字音像产品、通信终端设备、显示器件及新型元器件等四大主导产品。加快形成新一代数字彩电、DVD、数字机顶盒、调制解调器、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多功能电话等产品为主的数字音像和通讯终端及网络产品,智能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电子芯片等产品为主的规模化计算机及集成电路系列产品等2个主要产业链。以此带动高分辨率彩色显示管、彩色液晶显示器件、光电器件、DVD机芯等新型元器件和关键配套件产品等系列开发和生产。力争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5.6%提高到24%以上,其中四大主导产品占电子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