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五”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规划的通知

  3.外向带动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抓住我国加人WTO、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等机遇,以闽台合作为重点,继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的纵向深化发展与升级,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
  4.规模效益原则。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大力发展企业集团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企业群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配套能力。
  5.区域特色原则。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确立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建立和发展区域间合理分工协作关系,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与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相适应的特色产业结构。
  (三)调整目标
  到2005年,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有较大提高,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进入全国前十位,产业结构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6:42(当年价),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调整到40%左右。
  ——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按界定12个工业行业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
  ——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集团)13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且具有自主开发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55家;培育发展生产专、精、特、新等特色产品,具有高出口创汇、高经济效益的科技先导型中小企业300家。
  ——新创省名牌产品200个,争取形成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35个,创世界品牌产品方面有所突破。大中型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重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基本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5家大型企业(集团)研究与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3%,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当年全国先进水平,其中30%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5%以上,重点实施技术成熟及完成中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项。
  ——建设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以闽东南为重点,以福厦漳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海峡西岸电子信息基地;以循洲湾沿岸,厦门海沧为重点的石化基地;以福州青口汽车城为中心的汽车及配件基地;以厦门为中心的工程机械与飞机维修基地;以漳州、福州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以南平、三明、龙岩为重点的林业基地;以武夷山、厦门、湄洲岛为重点的旅游基地;以沿海港湾为重点的海洋开发基地。
  二、方向与重点
  (一)构筑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根据我省农业资源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加速建成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提高我省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
  ——构建临海蓝色产业带,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步伐。我省海岸线长且港湾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业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做好“海洋”这篇文章,是未来福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之一。近中期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突出建设海洋农牧化工程,抓好10-30米等深线浅海养殖。重点抓好东山湾、东吾洋等十大海洋牧场,实行近海限额捕捞制度;积极发展远洋渔业,重点拓展南太平洋、南美、南亚、南非、北太平洋等渔场。二是着力抓好品牌经营。加大对东山海魁水产有限公司、闽东大黄鱼集团公司等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技术研究开发投资;加快福建鳗业集团公司、远洋渔业公司、水产加工集团等规模经济企业成长,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抓好海产品加工增值。在抓好鱼、虾、蟹、贝、鱿、藻等产品加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福州和厦门冷冻食品、海藻制品加工,宁德和泉州的海捕虾加工,漳州的贝类加工等。积极推动各地海水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包装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鼓励支持进口海外鲜活产品的加工出口。四是认真抓好市场流通。建设好泉州华洲和福州鳌峰洲水产批发市场,增强市场吞吐能力,提高市场的经营设施水准和管理水平,逐步按国际惯例规范交易行为,把这两个批发市场培育成华东区乃至全国的重要水产交易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