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降水量多,地表水丰沛,地下水开采量较少,干旱发生的机率较低,并且又是我省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因此,搞好东部的水资源保护,对实现全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重点搞好坡耕地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沟川河道治理,增加增厚植被,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二是要全面加固配套小型蓄水工程,充分发挥防洪、灌溉、养鱼等综合效益。三是抓好人畜饮水、防病改水工程建设,解决好山区、半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十五”期间,全省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效益指标是:
——继续推进节水井灌工程建设。计划新打基本农田井1万眼,增加各类喷灌设备2.5万台(套),使全省喷灌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蔬菜、果树、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喷、滴灌面积达到1OO万亩。抗旱坐水种能力达到3000万亩,井灌区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
——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渠道防渗800公里,使省内9个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达到70%,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相应控制节水面积达到120万亩,田间节水面积由原来的400万亩达到800万亩,水田实灌面积控制在900万亩。
——抓好中部节水集雨工程建设。计划修建蓄水池、方塘、集水井、水窖等多种结构形式的雨水集蓄工程1.5万处,使中部地区抗旱坐水种能力达到1000万亩。
——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计划新建人畜饮水、防病改水和乡镇供水工程2000处,解决92万人口的饮水困难。
——坚持抓好中小河整治和涝区治理。沿河乡镇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人口比较集中的村所在地达到5-10年一遇防洪标准。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搞好中西部40片重点涝区的工程配套和清淤,使5年一遇以上治涝面积达到1000万亩。
——抓好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70平方公里,使全省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治理。西部地区要搞好以湿地保护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农村小水电建设。新增水电装机9.7万千瓦,完成第三批农村电气化县电源工程建设,对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
三、加大政策措施力度,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加强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是增强我省农业抗灾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水利意识。各级政府要把搞好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纳入农村经济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开展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社会的水利意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开展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搞好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提供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