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关于“十五”期间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调整的重点:一是适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继续强化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是适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下决心把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由过去的单纯为粮食生产服务转变到为发展效益农业服务上来,通过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认真贯彻资源水利的治水思路,坚持把解决干旱缺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促进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四是适应生态示范省建设的需要,坚持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增加增厚植被,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五是适应加强小城镇建设和促进农民致富的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和防病改水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高质量的水利条件。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十五”期间农村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我省农村水利建设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部分乡镇和缺水区、病区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发展任务和目标,切实抓出成效。针对干旱缺水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要放在抓好抗旱节水工程设施建设上。通过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农业灌溉定额,提高水的利用率,力争在不增加农业用水总量的前提下,保证农业生产、乡镇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各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和任务要有所区别。
  西部地区干旱少雨,但地下水较为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因此,农村水利建设要继续坚持抓好节水井灌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抗旱能力,为草地、林地、湿地、多样性特色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和保护地建设提供水源保证。要切实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严格按照省里批复的规划,调整井点布局。对井点过密的,要适当封一部分井;对尚未完成井灌规划任务的,要有计划地补打一些抗旱水源井。按照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要求,积极抓好井上节水灌溉设备的配套,逐步向喷灌、滴灌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井灌的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天然湖泊和泡沼较多,是农业灌溉和回补地下水的重要水源,要加强保护,兴建必要的工程设施,充分地加以利用。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积极建设以风力、太阳能为动力的提水工程,用于草原灌溉、湿地补水、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
  中部地区是我省乃至全国的重点商品粮基地,该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都严重紧缺,为主要缺水区。近年来的持续干旱给该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抓好水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节水灌溉作为该地区农村水利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一是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对现有水田进行调整,把超效益的水田面积减下来,并严格控制新开水田,严格控制提取地下水开发水田,减少水田灌溉用水量。二是抓好以渠道防渗为重点的水田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加强旱田区节水抗旱设施建设。采取国家补助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兴建一批集水池、渗井和水窖等小型、微型集雨抗旱工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水源保证。四是在地下水较为丰富、机电井数量又较少的地方,要有计划地增打一部分抗旱井,增强抗旱能力。鉴于中部地区是我省的重点涝区,在抓好节水抗旱工程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继续抓好涝区工程配套,提高工程排涝能力。另外,丘陵区植被破坏严重,垦植指数较高,水土流失加剧,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