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要以学校教育体现时代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要切实把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使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明确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力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验,在全区积极推广普及“大课间”体育活动。要针对学生“耐力”下降的情况,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长跑活动,增强体质,培养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积极开展校内、校外艺术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艺术节,提倡学生自编、自创文艺节目,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要大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是整个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的重点,如果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搞不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就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我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严重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尚未开设体育、音乐、美术课和健康教育课。为此,当前要把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健康、音乐、美术课的开课率作为重点,力争在“十五”期间实现农村学校学生“人人享有体育、音乐,美术、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要根据我区实际,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体育卫生艺术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评价方法,使其达到课程多样化和课内外一体化。
要将“快乐体育”融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多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去锻炼成长。要进一步改革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使竞赛内容、组织方法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改变过去在学校体育比赛中,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局面,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比赛,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学校每年应当举办至少一次全体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会。要积极探索新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考试制度,研究以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要加强对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加快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大各级体育青少年俱乐部的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各项健身活动,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应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服务于中小学生。没有设立中、小学保健所的地区,仍由校医和卫生防疫部门来完成对学生的体检工作。要按照学生人数600: 1的比例,在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中学设立卫生室,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农村中心小学,可以配备兼职保健教师,并辐射周边村小的学生卫生保健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的规范化管理,每年必须做到体检一次。要重视学生的饮食卫生,重点做好对近视、龋齿、蛔虫、沙眼、贫血、碘缺乏病和营养不良等常见疾病的群防群治工作。要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保质保量地对中、小学生进行每周0.5课时的健康教育,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