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参与建设和大力推行国家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从2001年秋季起,高中一年级开设使用新课程方案,并用4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所有中小学都能按照新的课程使用新教材。根据国家要求,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从小学一年级起逐步按地区统一开设外语课,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设置选修课,普通高中设置技术类课程。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加强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大力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沟通,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在农村初中逐步推行“绿色证书”教育和“3+1”职业教育。根据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各地要组织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要加快地方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审定。地方教材要突出本地特色,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上升到理性高度,并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工农业生产做必要准备。地方课程教材由省教育厅核准和审定,正式出版后使用。要改革中小学教材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试行出版发行公开竞标的办法,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小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加快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普通高中除毕业会考外,要尽量减少其他各种考试,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从事学习和社会活动。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2002年开始,实行“3+X”高考科目设置;逐步实行每年“两次高考”招生制度;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重视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和艺术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滥发学生用书、学具以及其他学生用品的治理。任何部门、发行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学校搭售或强迫学校订购教辅材料,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各种形式的教辅材料。
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以“两基”评估验收和复查年检为重点,加大督政、督学的力度。以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督评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评估标准,促进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十、加强基础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