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肉类产品加工销售体系现代化。通过整合现有定点屠宰厂,到2005年形成10家工艺先进、管理规范的定点屠宰企业。其中在通州、大兴、房山、昌平、顺义各形成一个以供应市区为主的现代化屠宰肉类联合企业,在怀柔、平谷、密云、延庆及房山南部各设一个以地宰地销为主的现代化屠宰厂。五环路以内的定点屠宰厂在2004年以前逐步退出。鼓励发展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组织,提高肉类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化水平。全面提高屠宰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2008年供应市区为主的屠宰厂要达到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水平。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小包装分割肉、冷却肉的生产规模,2005年分割肉市区供应量占总量比重达到80%以上,小包装冷却保鲜肉占上市量的比重达40%以上。
(四)积极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新型批发业。
现代批发体系是现代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专业化的新型批发业有利于实现流通渠道的通畅和高效。通过整合现有商业批发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总经销商和总代理商。通过吸引国内外有影响的经销商和代理商落户京城,建立批发商务集中区。
引进新型批发业态。加快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为集团消费和中小商户服务的现付自运制批发新型业态,逐步替代传统的小商品、日用工业品等批发市场。同时,吸引国际著名流通企业在北京建立地区采购和分销中心,鼓励、支持采购业务并入其全球采购系统。
鼓励发展现代专业批发市场。调整各类消费品专业市场布局和规模,三环路以内限制新发展各类批发市场,原有的批发市场要逐步改造升级。各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和北京商务中心区原则上不再发展各类摊群式初级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结合大宗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治理整顿,逐步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由非标准交易为主向规范化、标准化交易转变,加快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积极推行竞价拍卖、网上交易等先进交易方式。
(五)加速流通信息化建设。
流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十五”期间,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高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全面实现流通企业信息化。到2005年底,全市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普及率达到60%以上,单品管理达到50%以上;50%的物流企业和全部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处理用户的物流信息,60%的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实现计算机处理。
抓紧建设商业基础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好北京商情中心数据库和北京商业服务网,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北京商情中心数据库”要实现数据仓库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为政府宏观决策、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式交换提供服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