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
(京政发[2002]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本市流通规模持续扩大,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但从总体看,本市流通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与首都的地位不相适应。为了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积极推进本市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首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思路和目标
本市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产业,大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实现经营业态、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全面升级,促进产业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加紧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大城市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尽快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市流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08年,基本实现两个转变,构建四个体系,提高两个水平,培育一批集团。“两个转变”即由传统商业经营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由传统流通格局向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大流通转变;“四个体系”即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安全快捷的食用农产品流通体系和专业经营的新型批发体系;“两个水平”即流通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一批集团”即18家左右主业清晰、管理现代、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将进一步提高流通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率,使流通业增加值占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提升到10%以上。
二、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发展方向。要全面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实现连锁经营业态、业种和连锁企业店铺数量的较大幅度增长,使其成为支撑全市流通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到2005年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08年接近50%。
进一步扩大连锁经营的领域和范围。加快连锁经营向流通领域的更多行业延伸,发展多种类型的专业连锁。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地区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发展新型业态连锁经营,逐步成为现代流通的示范基地。严格执行《
北京市住宅配套商业服务业用房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社区住宅配套商业服务业用房,重点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连锁超市和便民店,基本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经济较发达的郊区村镇率先发展超市等新型连锁店,全面提升农村零售网络服务水平。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向毗邻北京的省(区、市)及其他省(区、市)乃至境外发展,进一步扩大经营网络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