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体制创新,调动信贷资金投向带内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推广银团贷款、封闭贷款、主办银行制度等新的融资方式。重点建设太原区域性票据市场,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创造条件组建地方发展银行。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沿线结构调整重点企业在主板和二板市场上市,利用配股、增发新股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资金成本。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拓宽利用外部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收国内外直接投资,与世界500强和沿海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建立大运经济带项目的信息发布制度,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四)推进企业改制,实现产权多元化
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大规模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大运经济带是“1311”规划项目密集地带。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条件是项目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制,形成多元产权结构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民营资本、上市公司、省内外大公司通过参股、控股、购并等方式进入“1311”规划项目企业,推动企业改制。积极支持项目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探索建立省级和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加快产权流动。大力推进职工持股。完善授权投资机制。
(五)扩大开放,实现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接轨
扩大进出口贸易,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日韩、港澳台、北美、欧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拉美、非洲、独联体、中东等新兴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力争对外投资有较快发展。
通过“东引西进”加大对省外的开放力度。积极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及部分产业和产品向大运经济带转移,鼓励扶持经济带内存量较大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向西部转移,拓宽市场,参与竞争。
(六)加强组织协调,构建宽松的软环境
组建山西省大运经济带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经济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体规划,协调解决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指导各地各部门工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大运经济带工作的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
建立起与高速公路运行效率相匹配的高效、务实、廉洁的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大力改革审批制度,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太原、大同、晋中、临汾、运城等大中城市政府和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大改革力度,为大运经济带和全省做出表率。
(七)适应入世要求,建立经济带政策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