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条 代码证书是组织机构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缴、扣押、毁损。
第十八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有效期内的代码证书组织开展验证工作。
第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代码信息服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代码管理数据库,供组织机构和个人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代码信息,均须遵守国家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组织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代码证书申领、变更、换发登记手续的;
(二)代码证书毁损或者遗失而未补办的。
第二十一条 组织机构伪造、涂改、出借、转让代码证书或者使用他人代码证书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收缴其伪造、涂改的代码证书,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非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经营性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情节轻微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情节轻微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从事代码管理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认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未予赋码发证的;
(二)超过本办法规定时限,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未依法进行登记,审查或向申请机构说明理由的;
(三)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