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事艾滋病预防保健、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专业人员要达到100%上岗培训。
5、建立和完善艾滋病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艾滋病救助基金,鼓励民间组织开展艾滋病救助工作。
6、结合全国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全国县(市)级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系统。
三、行动措施
(一)强化血液安全管理,阻断艾滋病病毒经血液途径传播。
1、认真贯彻落实《
献血法》和《安徽省实施〈献血法〉办法》,建立政府、社会和采供血机构共同促进无偿献血机制,推进无偿献。
2、建立省血液中心,全省血站基本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达到部颁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血液供应网络和层次分明的血液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
3、加强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和控制,定期开展血液质量监测,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质量监测。
4、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推行科学用血,成分用血。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5、加强全省血站业务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艾滋病病毒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6、加强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和单采血浆站的监督,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7、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销售、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
8、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和安全注射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美容院等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中可能刺破皮肤的公用器具消毒的监督管理,保证所提供服务的安全性,对违法单位和人员严肃查处。
9、建立和完善采供血监测和举报系统,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和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的“血头”、“血霸”。
(二)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
1、新闻宣传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体制定宣传计划,积极承担宣教任务。省市和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第一套节目每周至少播放一次艾滋病性病防治、推广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或有关节目。各级主要报纸每周至少刊登一次预防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报道或公益广告。省和市、县影响较大的有关期刊也要适当刊登有关文章和公益广告。
2、教育部门要特别注重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普及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新生入学时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材料(品),开设专题讲座,普通初级中学要将上述有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