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实施畜牧业富民计划意见的通知

  --皖西南山区无公害生态养殖产业带。充分发挥皖南、大别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良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优势,大力发展地方黑猪、大别山黄牛、优质和牛、江淮麻鸡、肉鸽、蜂、鹿等生态、特色养殖和天然牧场的无公害养殖,建设山区牧场生态养殖基地,加快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畜产品系列开发。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皖西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品种更新,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保护并培育具有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地方良种,不断提升品种档次。采取先进的繁殖技术、有效的推广手段和利用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实施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新建、扩建10个祖代种猪场、20个父母代种禽场和100个家畜品种改良站以及10个种质资源保护场。把省畜禽品种改良站、宁国太阳禽业等国家级、省级重点种畜禽生产企业建成全省畜禽品种更新的龙头,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建立一批机制活、效益高、品种优、示范性强的良种畜禽生产基地,确保省内畜禽产品供应,辐射西部地区,鼓励大中型种畜禽生产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积极推行良种畜禽的性能测定、品种审定和展销拍卖。
  (三)加强科技创新,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疫病控制,提高动物及其产品品质。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水平;认真落实有关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稳定、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积极探索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机制创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控制疫病传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注册兽医和从业准入制度;围绕实施“安全肉”工程,突出抓好动物疫病监控、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和残留监控,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促进动物及其产品卫生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
  --发展饲料工业,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转化效益。抓住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建立优质专用饲料、牧草生产基地;广辟饲料来源,加速饼粕、糟渣、动物蛋白饲料资源、农作物秸秆和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种草和南方冬闲田种草养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率;加快饲料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广浓缩饲料应用技术,提高配合饲料的入户率;加强饲料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饲料安全工程确保畜禽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
  --加强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协作,建立产、学、研、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一是力争在地方畜禽品种保护与开发、优质肉牛繁育及利用、畜禽标准化饲养、重大疫病综合防治、牛羊胚胎移植生物工程、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等方面实现创新。二是以县级为重点,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实行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推行技术服务市场化,鼓励、支持、农民协会、中介、股份合作制等技术服务组织参与有偿技术服务的市场竞争,促进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