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绩突出的;
(四)放弃优越条件到艰苦地区工作,有重要贡献的;
(五)完成重大或者特殊任务,成绩突出的;
(六)在领导岗位上科学管理、开拓创新、清正廉洁,成绩突出的。
集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等方面成绩突出的;
(二)在工作中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
(三)在抢险救灾中挽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避免重大损失的;
(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五)团结协作,完成重大或者特殊任务,成绩突出的;
(六)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七)有其他功绩的。
奖励机关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以上条件作出具体规定。
第八条 行政奖励按照下列权限批准:
嘉奖、集体嘉奖、记三等功、集体三等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州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集体二等功,由州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集体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集体荣誉称号,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对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予以奖励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人员予以奖励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其选举或者任命机关备案。
第九条 行政奖励按照下列时间、比例实施:
(一)嘉奖和集体嘉奖,每年进行一次。嘉奖在年度考核优秀人员中产生,受奖人数不超过参评人数的2%,按比例计算不足1人的按1人执行。集体嘉奖的单位不超过参评单位数的10%。
(二)记二、三等功和集体二、三等功,每两年进行一次。记二等功的人数不超过参评人数的1‰;记三等功的人数不超过参评人数的5‰。记集体二等功的单位不超过参评单位数的1%;记集体三等功的单位不超过参评单位数的5%。
(三)记一等功、集体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集体荣誉称号,每3年进行一次。记一等功的人数不超过参评人数的万分之五;授予荣誉称号的人数不超过参评人数的万分之一。记集体一等功每次不超过30个单位;授予集体荣誉称号每次不超过10个单位。